您当前的位置:长沙中南科技培训学校 > 成考资讯 >

成考资讯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解答题复习要点(70分)

作者:曾老师 来源:中南科技 点击:

1.( 问答题 ) 首先判断正 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具有能动作用。
标准答案:
错误。
  (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所特有的特性,它表现为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切意识都具有能动性。(2)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不同的性质。先进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能导致事物成功;错误的、落后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会导致事物失败。


2.( 问答题 ) 首先判断正 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现阶段它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更重要。

标准答案:
错误。
  上述说法颠倒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任何外国的控制和 干涉,并且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但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 守,自力更生更不是盲目排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对 外开放是为了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必须在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 果,更好地加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3.( 问答题 ) 简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题10.0分)

标准答案:
(1)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根据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性质,又可区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代表 人民群众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
  (2)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①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留下自己鲜明的印记。但是,任何杰出人物都不可能决定和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②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们对于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问答题 )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标准答案: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什么斗争为主要形式 的问题: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从近代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革命的战争推翻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5.( 问答题 ) 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要点。

标准答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的要点有二,一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根本途径,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 问答题 )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本题15.0分)

标准答案: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和方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人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 问答题 )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标准答案:
错误。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不能只说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客观的和不可动摇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只有最终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局限性,都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的限制和影响,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和确定的,又是相对的和不确定的。

 

8.  ( 问答题 )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
正确。
中国的资本主义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官僚资本主义,二是民族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顶峰,其中以四大家族为代表,他们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的是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本主义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因而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是革命的力量和动力;但是他们又未能在经济上完全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脱离,因此,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并不彻底,这种两面性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既是革命的动力,但是同时也要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9.  ( 问答题 ) 简述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本题10.0分)

标准答案:
唯心史观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
  (1)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人们的思想动机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
(2)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人物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10.  ( 问答题 )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基本内容。(本题10.0分)

标准答案: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三是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四是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至少50年不变,50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

 

11.  ( 问答题 )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本题15.0分)

标准答案: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利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力面桂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匡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亡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以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2.( 问答题 )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标准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3.  ( 问答题 ) 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和辩证关系。

标准答案: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观念体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
  (2)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或快或慢地发展。社会存在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加速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同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反映社会存在的精确程度,以及群众对它掌握的深广程度。
  (4)否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或者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都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割裂,都是错误的历史观。

 

14.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

标准答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其主要内容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版权信息

Copyright@2017-2023
网站备案: 湘ICP备2020019499号

  • 招考微信平台

  • 招考官方微博

  • 扫码咨询我们
  • 扫一扫
    参与每天互动